《自然》杂志报道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关于投资中国新药的观点
来源:
|
作者:元明资本
|
发布时间: 2017-01-05
|
29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6年12月22日,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题为“Promoting biomedical innovation in China”(促进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文章,对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作了详细报道。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博士针对医药产业投资领域的格局,建议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不同研发阶段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2016年12月22日,英国《自然》杂志(Nature, Vol 540/ Issue No 7634)刊发了题为“Promoting biomedical innovation in China”(促进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文章,对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作了详细报道。
报道分为“政策改革”、“投资环境”与“创新药进展”三个章节,从政策、金融和产业三个方面呈现了本次与会的医药产业领军人物的深入洞察。
“投资环境”部分重点报道了摩根大通集团医疗健康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Philip Ross先生和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博士的观点,他们分别从国际、国内视角切入,全景式的分析了医药产业投资领域的格局。
摩根大通集团医疗健康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Philip Ross先生认为基于价值的定价评估正成为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的核心概念。Ross表示,医疗健康板块一直是投资市场表现最好的领域之一,生物技术行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业内的并购活动持续活跃,收购者越来越积极地购买未批准上市的资产,其中,肿瘤药物是最活跃的领域。
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博士表示,目前,我国在吸引人才和改革监管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缺乏健全的融资体系和完善的医药市场,以致于尚未形成有机、高效的医药创新投资生态系统。田源博士建议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不同研发阶段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中国不缺资本,”田源博士说,“我们需要将流动资本引导到药物研发领域。为此,需要建立基于生命科学知识的专业的价值评估系统来指导投资者,打破中国医药市场条块割裂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