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晚,首期中原企业家论坛在中原金融博物馆举办。本期论坛由中国金融博物馆主办,中原金融博物馆、郑州市郑东新区金融服务局承办。中原金融博物馆理事长,亚布力论坛创始人、主席,
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作为主讲嘉宾,以“回望亲历改革与创业的岁月”为主题,分享精彩演讲。
元明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宫月云、天明集团总裁张冉等嘉宾出席活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担任特邀主持人,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作出精彩点评。
与会嘉宾参观中原金融博物馆
“当代豫商代表人物”展览版块遴选出十位对中国商业与金融做出重大贡献的当代河南企业家代表,田源和姜明两位企业家入选。
中国并购公会河南分会会长、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担任特邀主持人
中原金融博物馆理事,亚布力论坛创始人、主席,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发表演讲
以下为田源博士演讲摘录:
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到中原金融博物馆来给大家做一场分享、交流,大家牺牲晚上的时间来听我讲一讲过去的故事,我要向王巍和姜明表示感谢,他们创办了这个博物馆,给大家带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希望今天晚上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带来一些开心的事情,使大家能够从这一个特殊的视角看一看我们过去的四十年,展望今后的四十年我们怎么走?
我主要是讲一讲过去在北京研究部门和创办企业的一些经历,有很多事虽然已经过去,但是今天回想起来还是令人难以忘记。
中国的经济改革
当时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改革,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央的权力太多,地方的权力太少,所以需要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要让地方有更多的积极性,有更多的利益,让地方来推动经济发展,这是改革中的一件大事。
第二,经济改革更重要的是改革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是没有经营自主权的,产供销都是由国家计划来决定的,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把企业的积极性、地方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都束缚了。
当时有这样两个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怎么改?其实从中央到地方都不知道,只知道要改。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方案。因此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改革方法论,叫“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鼓励试点。
田源和发展中心领导马洪、杨鲁(田源恩师)、吴敬琏先生在一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启动了经济改革。1983年,我从武汉大学调到了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开始从事价格改革政策的研究。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一种商品只有一个价格,几乎所有的重要生产资料、消费品都是由政府定价,企业根本没有定价权。价格放不开的话,市场就出不来。因此,当时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由于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财政还要为此支付大量的成本,怎么改革这个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中央领导对这个事情非常谨慎,非常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当时我是在国务院研究部门工作的年轻人,经常参加各种关于改革的研讨会,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个时候,北京的中青年都非常关心国家的改革,希望把自己的建议贡献给国家。1984年7月,我第一次收到国办的通知,与周小川一起到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室向总理汇报了自己关于价格改革的设想与建议,并且与领导们讨论了改革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我的价格改革设想与建议受到领导们的重视与认可,从此以后,我就开始不时地参加国家领导人主持的价格改革研究会议,有机会直接发表意见。
接下来,到了9月份,我应邀参加了“莫干山会议”,我参加了综合组的讨论,当时参加会议的年轻人都知道我刚刚向国务院领导汇报过价格改革问题,要求我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我也想听取大家的好建议和思路,于是,我就把了解的情况特别是国务院领导关于价格改革的想法和关心的思路问题向大家作了详细的介绍,也发表了自己关于价格改革的思路。当时的年轻人都渴望为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出谋划策,这就一下子把大家的讨论焦点集中在价格改革这个问题上。各种意见开始大讨论,争论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华生对会议上形成的价格改革思路有重要贡献,张维迎也有很大贡献,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论,价格改革的思路开始形成。
亲历“莫干山”会议:产生了价格双轨制
当时,恰好主管价格改革的张劲夫国务委员在杭州,听说莫干山上讨论价格改革问题,就要求大家去汇报,我和华生一行参加了这个汇报会。年轻人们的汇报受到肯定,后来形成了书面材料经过张劲夫同志报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后来,国务院领导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结合中国价格改革当时已经取得的经验,肯定了这个思路。
这个批示对后来制定价格改革思路和政策有着关键的作用,使中国整个价格改革最后通过“双轨制”,即“一家企业、一种产品、计划内外两种销售价格”这种看上去非常不合理的机制,通过不断扩大计划外的市场定价产品的比重,最终实现了价格改革的目标,彻底放开了主要商品价格,放出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市场自由定价体制。双轨制价格改革是中国特色的改革理论与实践,华生研究组、我和张维迎因为在莫干山会议的讨论贡献,十几年后,获得了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中国期货市场的创建
郑州是中国现代期货市场的发源地。这个市场的建立源自1986年第一个中国青年经济学家代表团访问美国之行。当时为了经济改革需要,中国派出了一个青年经济学家代表团到美国开会并到华尔街考察美国市场经济体制。
1986年10月中国青年经济学家代表团访问美国
参加这个团的青年经济学家很多,来自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中心、体改所等部门,大家看这张照片,这是在纽约交易所旁边照的,其中有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田源、周小川、宋国清、刁新申、孙志新、徐景安、曹远征、张学军等。我们这个团在华尔街遍访各家金融机构,到了摩根大通,纽约股票交易所、花旗银行等机构访问。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这些中国人不熟悉的市场经济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每次访问后还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例如大家讨论过投资银行这个说法对不对,这种机构一不吸收存款,二不发放贷款,只服务企业融资,不应该叫做某种银行,中文应该叫做财务公司。类似的讨论饶有兴趣,可知当时我们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论知识和理解是多么的贫乏!
我当时是从事价格改革研究的,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访问引起我的高度关注。这是一家期货交易所,我以前没有见过。这家交易所的总裁向代表团介绍了交易所的功能和石油期货。特别是详细介绍了石油期货的诞生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期货的诞生。这位交易所总裁在屏幕上打出一张图表,我立即引起了我的关注,我看到在石油期货诞生之前,价格大幅度波动,有了石油期货,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减小。我马上联想到,中国价格部分放开之后,已经出现了玉米、生猪价格的大幅度上下波动,与石油价格波动非常相似。我立刻意识到中国价格改革之后需要建立期货市场,中国需要引进这个制度。但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想法,期货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大家不懂什么叫期货,不懂期货的原理是什么。期货的交易怎么做?期货的结算怎么做?期货的整个管理体制怎么做?没有人懂。我也不懂,但是,巨大的好奇心和责任心驱使着我开始认真研究期货市场。
回国以后,我在自己领导的发展中心价格组内介绍了我访问美国的见闻,开始宣传和研究期货市场。我们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了解情况。经过一年左右的研究准备,1987年底,价格组组长田源、副组长乔刚、戴国庆经过集体讨论,将期货研究课题列入中心级课题,随后,马洪主任批准列入1988年研究计划并上报总理。
1988年2月8日,李鹏总理批准这个研究计划,并在其中期货市场研究课题下边用红笔划了重重一道!并且专门就此给马洪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组织研究国外的期货制度,并且引进中国!收到总理的批示之后,马洪主任亲自将研究期货市场的任务交给我。我迅速与国家体改委一起建立了期货市场工作小组,我任组长,体改委流通司杜岩司长任副组长,我部下常清任秘书长,开始联合有关部委的专家一起在中国推动期货市场研究和试点准备工作。
按照总理的批示,我们不仅在国内外进行调查研究,走访香港期货市场,还在国内走访各个地区,发动地方积极参与期货市场试点。这个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为什么第一个期货市场建在郑州,是因为我在郑州遇到知音。我向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昌基同志宣传在郑州建立期货市场的计划设想。没有想到他非常痛快,告诉我,“期货是个好东西,郑州要搞”我问他“你怎么知道期货是个好东西?”他说“我是上海人,我爸爸三十年代就在上海炒期货,哪里有期货市场,钱就到哪里”我们一拍即合。这就是郑州建立期货市场的开端。
期货市场工作小组开展了积极的工作,很快形成了第一份研究报告。下边这张图就是1988年5月14日马洪主任给李鹏总理写的信,李鹏总理5月26日批示“同意试点,但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
李鹏总理5月26日批示“同意期货试点”
为了开展试点工作,我们在郑州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培训会。下边这张图是1988年10月31日的照片。这是中国期货市场的黄埔一期,是期货市场工作小组举办的全国首届期货培训研讨班结业留念。
全国首届期货培训研讨班结业留念
坐在第一排中间我右边的那位白头发的领导,就是杨昌基同志。他是第一个河南人接受了建立期货市场的建议,也是他后来带一个小组参加了期货市场工作小组在国家工商局招待所召开的第一次期货市场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上,我们听取了河南、吉林、四川、武汉及湖北省关于期货市场试点方案的汇报,决定选择郑州作为第一个期货市场试点!
后来,河南省秦科才副省长主持了郑州期货试点工作,李经谋担纲出任郑州巿场主任(后改为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从无到有,把郑州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做大做好做强,作出突出贡献。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后改名为郑州商品交易所。
为了有效地推动期货市场试点工作,我们后来请商业部牵头组织了8个部委的联合机构落实总理指示。由于6.4风波的影响,这项工作耽搁了很长时间。1990年是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大约四月份,国务院召开研究治理治理通货膨胀的总理办公会,这次会议上,我代表发展中心建议用新办法解决问题,即把通货膨胀看成是货币现象又是价格的现象。加快建立期货市场,可以用期货做为保值的工具,熨平价格的波动是有可能的。我的观点当时得到李鹏总理的认可,他当即表态并决定在郑州开展期货市场试点。1990年10月12日,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在郑州设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期货市场试点,拉开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大幕。
创办中国期货业协会
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以后,深圳、大连等地相继成立交易所,多地开始创办期货公司。我辞职下海,创办了中国国际期货公司。之后,在证监会的领导下,我们又创办了中国期货业协会。
创立亚布力论坛
亚布力论坛是在亚布力滑雪场的基础上创建的。在座的王巍会长在亚布力论坛创办之前就去过亚布力,就亚布力论坛给我提过很好的建议。1995年我和同学卢建被施瓦布邀请参加达沃斯论坛,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论坛模式,受到过启发。2000年在上海参加财富论坛,看到了论坛的力量,2001年正式创办了亚布力论坛,现在亚布力发展新定的战略目标是“中国的达沃斯,世界的亚布力”。
创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论坛成立20年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一直是企业家的思想交流平台,始终坚持正能量、创造性、建设性,始终秉持自由、平等独立、客观的精神,并将“帮助和关心更多新兴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促进企业家成为社会和国家重要的建设力量”作为一贯宗旨。
明年是亚布力论坛创办20周年,我们有非常隆重的庆祝活动。亚布力论坛使命远大,我们为国家、为企业家成长,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即将落成的亚布力论坛永久会址暨中国企业家博物馆
最后讲一讲总结的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青年时代遇上改革开放,遇到了人生价值有机会绽放出彩的时代,我们所做出的一切成就,都可以归结为时代的机会使然。
企业家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得到了很多,也失去很多,永远需要如履薄冰,面对挑战,战胜困难,争取企业活下去。
中国经济过去有低谷也有高潮、今后一定会有低谷,年轻一代要准备应对挑战,勇于担当,用一位伟人的一句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今天就讲这些事吧,谢谢大家!
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发表点评
感谢田源主席的演讲,整个过程我都在认真听他的讲述。实际上我们是同一代人,我也在回想那个节点我们在做什么,感到心潮澎湃。我们的确经历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这个年代对于今天的一代来说,已经风平浪静,或许已经被遗忘。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说,仍然栩栩如生。在此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和田源主席认识大概20多年,而熟知这个名字已经40年。他总是有很前沿的创新,对很多事情先知先觉,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第二,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说,他是点亮时代的火把。如同普罗米修斯一样,点亮火把,成就大家。他的奉献和牺牲打开了一片光明。让很多在他之后的人,能够拥有比他更多的财富,就任比他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大的名声。他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只有历史才能刻印出他的贡献。我和他有20多年的交往,这是我的荣幸,我向他致敬!
第三,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很多企业家希望做这样的一个企业家论坛,但是他们都说必须得等田源来做第一期。我认为他是今天当代河南豫商真正的开山鼻祖。在中国资本市场没有出现的时候,期货市场就出来了。如果没有期货交易所,就不可能有郑州这样的一片金融土壤,这样一个经营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原金融博物馆由田源担任理事长,而且由他来首开论坛,这是最恰当不过的。
有人做基金,有人做投行,我们做博物馆,我们共同来推动河南金融,让中原金融文化成为整个中国文明中一个被弹去灰尘的领域,大放光彩。感谢田源,感谢大家,谢谢!
主持人与嘉宾共饮“江湖老酒”
天明集团总裁张冉女士为主讲嘉宾颁发“中原企业家论坛导师”证书